在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的今天,
Janitza電力儀表及其能源管理系統,將看不見、摸不著的“碳流”,轉化為清晰、可管理的數據流。它讓企業的碳排管理從一份枯燥的年度報告,轉變為一個貫穿于日常運營的、持續優化的動態過程。通過賦能企業實現碳排數據的精準化、能耗管理的精細化、能效提升的持續化,Janitza正助力無數企業夯實碳核算基礎,挖掘減排潛力,在綠色發展的浪潮中贏得主動,為實現國家“雙碳”宏偉目標貢獻堅實的力量。
一、從“模糊估算”到“精準溯源”:奠定碳核算基石
企業的碳排放,絕大部分來源于外購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(范疇二)。傳統的電費賬單只能提供月度總用電量,數據顆粒度極粗,無法支撐有效的碳排核算與管理。
Janitza電力儀表通過高精度的實時測量,改變了這一局面:
精確的能耗數據:它能夠持續、準確地測量企業總進線、各生產車間、關鍵工藝設備乃至單臺重要耗電設備的電能數據(kWh)。這些實時、分項計量的數據,是計算間接碳排放量最直接、可靠的基礎。企業無需再依賴估算或行業平均值,可以依據實測數據生成符合國際國內標準的碳排放報告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公信力。
數據顆粒度細化:通過在企業電網的關鍵節點部署Janitza儀表,管理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碳排放究竟“從何而來”。是空壓機房、中央空調,還是某條高耗能的生產線?這種溯源能力,使得碳排管理從對整個工廠的模糊管理,下沉到對具體排放源的精益管理。
二、從“被動記錄”到“主動優化”:驅動能效提升與減排
精準計量本身不是目的,基于數據的深度分析與主動干預才是關鍵。Janitza提供的遠不止一塊電表,而是一套完整的能源管理系統解決方案。
識別能效漏洞:系統能夠分析負載的用電特性,識別出“能耗異常點”。例如,非生產時間的待機能耗(僵尸負載)、低負載率運行的高耗能設備、功率因數過低導致的線路損耗等。這些被忽視的“能效漏洞”不僅是浪費,更是無謂的碳排放。發現它們,是減排的第一步。
支撐節能改造:在進行節能技術改造(如安裝變頻器、更換高效電機)前后,Janitza系統可以提供精確的對比數據,量化驗證節能效果與碳減排量。這不僅增強了投資決策的信心,也為參與碳交易或申請綠色信貸提供了可信的證明。
優化用電策略:通過對分時電價的監測與分析,系統可以輔助企業調整生產計劃,在電價高峰時段減少用電,或將非關鍵負荷轉移至低谷時段。這不僅降低了用電成本,也間接促進了電網的削峰填谷,為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做出貢獻,從而降低全社會的碳排放強度。
三、保障電能質量:構筑穩定高效的低碳能源體系
電能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設備效率與壽命。電壓暫降、諧波污染等問題會導致設備誤動作、停機重啟,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和產能損失,這同樣意味著非必要的碳排放。
Janitza電力儀表的核心優勢之一在于其強大的電能質量監測與分析功能。它能夠全面監測電壓、電流、功率、諧波、閃變等數十個參數,精準定位電能質量問題的源頭。通過治理諧波、穩定電壓,企業可以確保設備始終運行在高效狀態,減少因電能質量問題導致的額外能耗與碳排放,為生產流程的穩定和低碳化保駕護航。